中国古代的棋类运动中,围棋的影响是最大的。围棋棋局纷繁复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棋盘之中,既包含阴阳之理,又蕴有王道政治。

在中国古代的棋类运动中,围棋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不光是因为围棋棋局纷繁复杂,棋势变化无穷,能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小小的棋盘之中,既包含阴阳之理,又蕴有王道政治。

围棋发展,围棋活动,棋手,围棋比赛,围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围棋的出现

人们通常认为,围棋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据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称:“尧造围棋,而丹朱善围棋。《大英百科全书》和《美国百科全书》也采用这种说法。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围棋高手,名叫弈秋。孟子曾借用弈秋教徒之事来说明专心致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用通国之善弈者来评价弈秋,证明战国时期的围棋活动应该已经相当普及了。魏晋时期有围棋活动倍受玄风影响。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围棋活动曾一度沉寂。但是,到了汉末魏晋时期,中国的围棋活动则迎来了它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围棋活动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众多名人的参与。据史载,曹操、孙策、陆逊、诸葛瑾等人均酷爱围棋。而著名的关云长一边与手下大将马良下棋,一边让神医华佗为其刮骨疗毒的故事,也发生在三国时期。而且,受魏晋时期提倡超越尘世、生活的玄学的影响,一些文人还把沉溺于围棋看作是一种行为放荡的表现和忘忧的手段。

围棋发展,围棋活动,棋手,围棋比赛,围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围棋手等级的出现

南北朝出现了全国性的围棋大赛,并且棋手的水平确定等级标准。南朝时,梁武帝十分喜爱围棋,他曾命人品定棋谱,选拔国中围棋高手278人,评为9个等级,一品最高,九品最低。现代围棋采用的段位制,即源于南北朝时。当时的棋手对自己的品级均极为看重,连死后的墓志铭中都要写明自己属于几品。唐宋是围棋活动的又一高峰,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当时,专门在翰林院设置了一种名为棋待诏的官职,其任务就是陪皇帝下围棋。据史载,唐玄宗就经常和棋待诏下棋,甚至在因安史之乱跑到四川时,也带着棋待诏。唐玄宗除了与棋待诏下棋,也经常与皇室成员和大臣们下棋。宋代的围棋活动也很兴盛。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位围棋爱好者,在他还是后周皇帝柴荣手下的军校时,就曾在华山与一位老道士下棋,甚至还输掉了随身携带的宝剑。宋朝时,除了皇帝喜欢围棋,就连许多著名的大臣如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等都是围棋高手。另外,在普通百姓中,围棋活动也很盛行,当时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名为棋园的业余围棋组织,定期组织围棋比赛。围棋活动的兴盛,也促进了围棋理论的发展,在中国围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围棋专著《棋经》,就是由宋代的张拟写成的。明清时期,围棋活动进一步发展。民间围棋活动也很兴盛,并因地域和棋风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分别有京师派、永嘉派、新安派等等。清代的前、中期,由于国势兴旺,围棋活动仍很活跃,出现了黄龙士、周东侯、徐星友等一大批围棋高手。但是,到了晚清时期,随着清政府的日益腐败,围棋活动开始衰落。相反,在东邻日本,围棋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此,当时的中国棋手在与日本棋手的对局中,常常是输多赢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局面才有了改观,聂卫平就是这个扭转乾坤的高手。

围棋发展,围棋活动,棋手,围棋比赛,围棋

张拟《棋经》

相关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