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编排制在围棋比赛中的编排原则

积分编排制在围棋比赛中的编排原则

刘继军编写

积分编排制,指由相同或相近积分为编排配对原则的一种赛制。在国际象棋比赛中,积分编排制又被称为“瑞士制”。这个赛制最早出现于1895年的瑞士苏黎世,发明人是瑞士的一位博士J·缪勒尔。我国最早引入应用这一赛制(当时称为积分循环制)是1960年举行的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1970年后被广泛应用于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的各级比赛。

积分编排制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循环进行的淘汰赛,与循环赛的区别在于无须全部对手相遇,与淘汰赛的区别在于输了一局的棋手不是立即被淘汰出局,而还能与其他输棋者编排配对继续比赛,因此适宜于参赛人数较多、赛程较短而种子较难确定的比赛。

积分编排制的比赛最少轮次数,通常是按参赛人数采用淘汰赛轮次数的两倍并适当加减。这里有个简便的公式可提供给大家来计算积分编排赛所需的最少轮次数:N=R+2AN为最少轮次数,R为参赛人数采用淘汰制所需轮次数,A为除了冠军以外要求准确反映实力的名次数。

比如32人参赛,名次至少准确到前3名,所需最少轮次数即为:

N=5+2×2=9

一般比赛中,积分编排制最少7轮,最多15轮。为了较易平衡先后手,使参赛者之间的先后手最多相差一先,采用的轮次数以单数轮次为宜。

编排原则:

1、每一轮均须根据积分高低为所有参赛者编排配对一次。第一轮首先对所有参赛者进行抽签编号,然后按照1-23-4······以此类推进行编排配对,号码在前者执黑棋先行。如参赛者为单数,首轮轮空者为最大编号,次轮起轮空者为该轮最低积分段的末位者,轮空成绩以胜局计算。所有参赛者轮空只能一次,若因对手弃权而得分者不得给予轮空。

2、第二轮起,已相遇过的参赛者不再编排配对。

3、首先使同积分段充分编排配对,若同积分段成单则考虑近分段编排配对。

4、按积分从高到低编排配对的顺序,分别采用单数轮次小号列前、双数轮次大号列前的原则排列,结合平衡先后手的条件邻近编排配对,直至完全通畅。

5、在尽可能变换参赛者上一轮先后手的条件下,同时尽可能地充分平衡参赛者的先后手。先后手相同时,单轮次小号执黑先行,双轮次大号执黑先行。先后手不相同时,先手多的一方执白后走,先手少的一方执黑先行。

6、尽量使所有参赛者下调、上调的次数趋于平衡(不含本积分段只有一个必然下调或上调),同一参赛者下调或上调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

7、一个积分段本来可以达成的充分配对,不应受先后手平衡难于全部满足的影响,而出现多号同时下调配对的现象。

相关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